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关于印发《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的通知

发表时间:2025-08-22 18:36:12 浏览: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体育行政部门:

《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已经国家体育总局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贯彻执行。

特此通知。

体育总局网球中心

2025年8月20日

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改革措施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体育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创新实践,深化体育改革,构建“为大众服务、为国家争光、为经济助力、为社会赋能”的中国网球事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制定改革措施如下。

一、社会化构筑大众网球生态

(一)构建实施网球健身工程。制定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城市、企业、学校和乡村大力发展网球。建立政府、社会、市场联合推广网球健身机制,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参与网球健身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二)加大网球场地设施供给。制定加强网球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推行“社区网球空间”计划,推动“网球墙、学练馆和便利化网球器材”配建。分类盘活现有场地资源,加大惠民开放力度。

(三)扩大网球人口。大力开展网球健身指导和公益服务。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将网球作为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强化师资培训,成立校队或社团,经常性开展训赛活动。构建中国网球协会会员服务体系,吸引更多群众参与网球运动,加强网球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

(四)丰富全民健身赛事体系。以“基层-区域-全国”为层级,构建衔接有序、遍及城乡的全民健身赛事体系,配套积分排名与激励机制,推行网球大众健身水平等级标准和分级赛事。打造“中群城”等大众网球品牌赛事。推广湖北(京山)模式,创设更多“便民赛事”。支持教育部门举办形式多样的网球赛事活动。


二、多元化建设“大国家队”

(五)公开选拔联合共建。面向全球公开选拔国家队运动员,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组建国家、省市、社会、市场、家庭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联合培养的“大国家队”。

(六)明确各方权利义务。签订培养协议,明确权利义务,充分调动运动员、教练员、保障人员及相关各方积极性。

(七)实施个性化管理。以运动员为核心,以服务保障为重点,因人施策,精细化管理。支持运动员组建个人团队。

(八)优化奖励支持政策。对国际大赛上取得佳绩的相关人员和单位给予荣誉和物质奖励。实施双打项目专项扶持政策。

三、系统化推进“大青训”体系

(九)按规律打造新型人才培养体系。总结竞技制胜规律,对标大满贯和奥运会冠军标准,提炼“冠军模型”。按照人才成长规律,充分发挥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作用,构筑选材、育才、成才全链条,训练、竞赛、学习、教育全要素,政府、社会、家庭全方位,系统集成、有序衔接的人才培养金字塔体系。配套建立学校和社会等基层人才直通国家级U系列梯队机制。

(十)重点培养U系列梯队。成立青训工作专家组,制定科学选材标准,根据积分排名及综合指标,选拔组建国家级U系列梯队,建立人才数据库并跟踪培养。实施星探机制,挖掘最具潜质运动员,对照冠军模型,优中选优,及时进行精准化、职业化培养。

(十一)“体教融合”夯实后备人才根基。加强与教育部门协同推进网球传统特色校建设。加强“小网球工程”与少年儿童的链接,青训人才培养与各类学校的联动,推动“小网球”进家庭、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商圈,持续扩大网球人才基础。

(十二)建设国家高水平青训中心。依据场地、教练、保障等指标,对现有各类青少年训练和培训机构进行整合,建设国家青训中心网络(A、B、C级);

(十三)实施“优才扶持”机制。多种渠道筹措网球发展基金,对达到相应标准和潜力突出的运动员给予资金扶持。

四、品牌化打造网球竞赛体系

(十四)优化竞赛体系结构。针对不同年龄、水平运动员需求,整合小网球和中国青少年(学生)网球系列赛、ATF赛事、ITF赛事、ATP和WTA职业赛等,构建层级清晰、衔接紧密、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金字塔赛事体系。加大红土赛事供给,加强裁判员等赛事组织人才培养。

(十五)打造青少年“四大满贯”。优化现有青少年赛事体系,创新打造青少年网球“四大满贯”,让我国青少年运动员在高水平、强对抗实战中磨练成长。

(十六)打造“城市周周赛”品牌。构建城市网球生态,支持社会机构在各城市和学校开展青少年培训,因地因时制宜举办分级分类赛事,构建遍布全国的“天天练、周周赛”的社会化、市场化训赛格局。

(十七)打造“中国赛季”职业赛事品牌。系统整合在我国举办的高水平国际职业赛事,打造 “中国赛季”品牌,提升赛事整体价值,扩大国际影响力。

(十八)推进全运会竞赛制度改革。优化全运会网球小项及年龄组别设置,探索建立网球项目全运会评价体系。完善运动员注册制度,引导运动员规范有序流动。

五、差异化推动基层人才培养效能升级

(十九)改革省队培养模式。鼓励省市网球队(体校)改革培养模式,探索成立职业俱乐部,调动教练员积极性。通过多种形式提升训赛实效,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二十)推广社会培养经验。总结推广优秀社会机构培养人才成功经验,探索建立社会培养人才反补机制。

(二十一)加强家庭培养指导。研制“家庭培养运动员指南”,为家庭培养网球运动员提供清晰的路径规划和专业指导,畅通人才成长通道。

六、精准化培养高水平教练员队伍

(二十二)构建实施工匠培养工程。建设学历教育、等级培训、实践锻炼、继续深造“四位一体”的高水平教练员培养体系,打造网球“大国工匠”,提升教练员社会地位。

(二十三)拓宽网球教练员基本面。积极与相关高校合作,争取扩大网球专项人数,增加网球教练员基数。

(二十四)持续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加强与相关高校和社会机构合作,拓宽培训渠道,增加培训供给。实行“考培分离”,提高培训质量。

(二十五)建立跟班学习和随队交流机制。为优秀中青年教练员创造带队和跟随国家队及U系列梯队实践锻炼机会,打造精英教练员队伍。

七、国际化培育复合型保障团队

(二十六)建设高精尖专业人才队伍。与国内外网球组织机构、高等院校等紧密合作,加大体能师、康复师、营养师、大数据分析师等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力度。

(二十七)搭建人才锻炼平台。为国家U系列梯队和各级青训中心搭建复合型保障平台,为各类专业人才创造实践锻炼机会,提升我国网球在体能、心理、康复、伤病预防等方面的保障水平。

八、市场化驱动网球产业升级

(二十八)全链条培育网球产业市场。定期发布中国网球事业与产业发展报告。支持网球产品制造、场馆服务、体育培训、健身休闲、竞赛表演等产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省市出台支持社会网球机构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规范网球培训、竞赛和经纪市场,营造公平有序的竞争环境。鼓励社会资本和优秀企业投资网球、参与网球公益项目,积极争取财税优惠政策。

(二十九)做实做强网球赛事经济。以职业赛事为龙头,以大众赛事为基础,扩大网球赛事流量,带动网球消费增量。创新打造职业网球“中国赛季”品牌,鼓励地方自主打造大众网球品牌赛事。深化网球赛事与城市发展融合力度,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三十)以文旅场景促消费。支持研发、产销网球赛事和场地周边等网球主题文创产品。推动区域联建网球精品休闲旅游线路,打造主题小镇、主题公园、主题酒店等。鼓励各类网球IP与时尚、生活领域跨界融合,催生消费升级,促进网球与文化、旅游、商业融合发展。

九、立体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和传播网球正能量

(三十一)创新思政教育方式。常态化运用 “时时、处处、人人”的思政工作法,提升运动员“祖国在我心中”意识和为国争光的志气、勇气,塑造符合中华体育精神的网球运动员新形象,为新时代中国青少年树立榜样。

(三十二)实施文化赋能工程。建设中国网球文化(或荣誉)馆,打造“中国网球大篷车”,推行网球公益活动和志愿服务文化,创作网球文艺作品,凝练中国网球精神,为持续擦亮“中华体育精神颂”品牌贡献网球力量。

(三十三)讲好网球“中国故事”。以国际赛场为舞台,以优秀运动员为主体,扩大“中国赛季”影响,讲好中国网球故事,充分展示中国社会发展新活力、城市建设新形态和百姓文明新风尚。主动担当新时代“小球转动大球”的历史责任,彰显兼具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大国风范。

(三十四)提升国际话语权。着眼网球运动在全球的广泛影响力,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引领,申办国际网球赛事,广泛开展民间国际交流;加强网球领域国际合作,拓展全球伙伴关系;培养网球项目国际化专业人才,参与国际网球事务治理,增强国际话语权与影响力。

十、科技化助力创新发展

(三十五)强化科技驱动创新发展。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技战术训练提效、场馆智慧化改造、参赛观赛便利化升级等方面创新发展。

(三十六)聚焦关键技术重点突破。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创新训练方法,聚焦提高发球、底线等关键技术的精准性、稳定性,促进实战能力取得实质性突破。

(三十七)提升行业治理数智化水平。打造网球项目数智化管理服务平台,提升网球行业服务治理效能。

十一、常态化推进中国网球“1346”行动

(三十八)系统聚力改革目标落地。以 “双十双百”战略目标为牵引,构建多元培养机制、优才扶持机制、荣誉激励机制和小网球工程、工匠培养工程、网球健身工程、文化赋能工程以及青训体系、竞赛体系、科技助力体系、产业促进体系、会员发展体系和运行保障体系,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

十二、体系化实施中国网球“十百千万”计划

(三十九)久久为功抓基础。网格化推进人才培养组织机构建设。努力建设10个网球强省(市)和A级青训中心,100个网球强市(县)和B级青训中心,上千个C级青训中心和体教融合传统特色校,数万个社会青少年网球俱乐部。

(四十)攻坚克难抓提高。链条化培养高水平竞技人才。努力培养10名以上高水平职业球员(世界排名前100)和高水平职业教练员, 100名以上活跃在国际赛场的职业球员和职业教练员,上千名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和专业教练员,数万名后备青少年选手及基层教练员。

十三、协同化落实各项改革措施

(四十一)建立改革推进工作机制。建立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共同参与的网球项目改革协调机制和奖补机制。实施由体育总局网球中心和中国网球协会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国网球协会分支机构建设。积极推动省市网球协会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强化各项改革举措示范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提升治理效能。

转载自:中国网球协会

相关阅读:网球发展质量改革措施通知中心印发体育

新闻头条

  • 综合资讯
  • 综合视频